“這是俺們家里……”41歲的西吉女子伏永珍在闊別家鄉23年后,終于回到了家中,84歲的老母親拉著她的手,不時抹著眼淚跟女兒說著話……這是11月12日18時許,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興隆鎮羅莊村上演的溫情一幕。而送伏永珍回家的,是宣化區救助站站長侯秀軍和同事們。這究竟是怎么回事?救助站工作人員向記者講述了事情經過。2019年4月份,宣化區救助站主動救助一名形如枯槁,精神恍惚,衣衫襤褸的女子。初步詢問只會說 “五里臺”三個字,信息量非常少,語音識別無法開展,只能等受助者熟悉環境,恢復體質后再進行干預詢問。暫且圍繞“五里臺”進行地址查詢,通過當地行政區劃圖找到兩個疑似村和諧音村,工作人員滿心希望下村實地走訪,十幾天經過五個村的大量走訪,均無功而返。時間一天天過去,此時受助者在語言表達上依然沒有進展,溝通遇到障礙,救助站每個人都很著急。經過三個多月站內悉心照料,受助者體質和精神面貌有了明顯的改觀,見了人眼神也不在躲閃。隨后,站長侯秀軍對其進行了語音識別,盡管聲音含糊其辭但經過后期反復辨聽和分析,得到一個“楊思琴”(音)的名字和一個地名“孔家溝”,經過查詢山西省大同市有一個叫“孔家溝”的地方。工作人員都很興奮,并與大同市救助站取得了聯系,尋求協查,但幾天后收到沒有此人的回復。這種情況下所有人失望之余也都心有不甘,最后侯秀軍決定實地尋親,第二天拉上受助人員驅車趕往了大同市孔家溝,但依然沒有找到受助人員的家人。轉瞬半年多過去了,受助者的身體狀態日益向好,精神狀態卻日漸萎靡,時常的眉宇緊鎖喃喃自語,長吁短嘆,站長和工作人員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大家繼續組織人手系統地詢問并對之前的語音重新進行了梳理和分解辨聽,詢問之下又得到了將臺、火集、西集(吉)等模糊的詞語,經過地址查詢和語音辨識地址初步定在了寧夏、蘭州周邊地區。大家又圍繞這幾個地點進行核實,幾天后反饋信息均查無此人,尋親線索再次中斷。直到今年9月份,宣化救助站救助的一名蘭州籍受助者由站長帶車護送返鄉,途中路經寧夏,再次對疑似地進行了實地尋親核查,在西吉縣將臺鎮派出所的協助下,對轄區內的包莊村、保林村、崔東村、東坡村、甘岔村、韓源村、火家溝村、火家集村、李家嘴頭村等17個自然村進行了兩天核查走訪,均告無果。此時,侯秀軍不得不質疑語音識別的準確性,但轉機卻出現在10月中旬,一次與朋友聊天時侯秀軍提及了為楊思琴尋親的經歷,朋友說有個親戚在西吉縣,可以幫忙找找,侯秀軍把所有信息發給了朋友,隨后對方把信息發給了親戚。十多天后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親戚發的微信朋友圈被楊思琴的侄子看到并得到了確認,這則信息讓所有工作人員都終于松了一口氣。當楊思琴得知這個消息后,她露出了久違的笑臉。隨后,經過與西吉縣民政局聯系,雙方順利對接。原來,此人18歲時不明原因走失,距今23年,真名叫伏永珍,西吉縣興隆鎮某村。當初家人也是多方尋找,受限于當時通信聯絡不發達,途徑單一,一直沒有找到。多年來,家人也是一邊尋找,一邊默默承受親人離散的痛苦,父母一直承受著難以言說的痛苦。在歲月不經意的流逝中,曾經數著日子等待女兒回家的父親最終也沒能等到女兒回來,帶著最后的希冀與愿望溘然長辭。11月11日,侯秀軍護送伏永珍返鄉與家人團聚,凌晨三點,夜闌人靜,頂著星光他們出發了,經過17小時,1300多公里的行車到達了西吉縣。此時天色近晚,華燈初上,在等待西吉縣民政局對接人員的間隙,工作人員指著“西吉東”的標牌問伏永珍知道嗎?她非常堅定地表示“知道”,隨之臉上也綻放出了笑容,并用無法聽清的聲音自言自語。翌日下午,在西吉縣民政局的陪同下伏永珍回到了闊別23年的家中。車一到村口便看到眾多的村民在迎接,并且拉了一條“歡迎伏永珍回家”的條幅,也有人燃起了鞭炮,一時間熱鬧非凡,似有過節的味道。一下車伏永珍84歲的母親和姐姐便抱住了她,所有的痛苦和思念在這一刻化作了眼淚,親情在暌違23年后今朝聚首,“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當初還是18歲的花季少女,如今顛沛流離了23年的伏永珍已是不惑之年,老母親邊流淚邊摩挲著她已有皺紋的臉,似乎想要窺見女兒這么多年經歷的磨難,讓所有人為之動容。
原文地址:http://www.376564.tw/News/202011/New18522.html(張家口導航)